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富裕和谐佛山而奋斗

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2010-01-15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富裕和谐佛山而奋斗

——在佛山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91228

黄 建 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det.365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佛山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盛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国工会十五大、省工会十二大和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开创富裕和谐佛山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篇章。佛山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形成新局面市委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20056月召开全市工青妇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建设和谐佛山中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重要作用的意见》,为新时期我市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佛山工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为工作方针,大力改革工会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载体、丰富工作手段、扩大服务领域,努力建立开放务实的工会工作新机制和社会化群众化的工会工作新格局。全市工会重点工作破题出新,亮点频现,先后探索创新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区域性联合代表大会制度、镇(街道)工会组织体制改革、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工伤探视机制、劳动竞赛社会化运作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工作经验,工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较好构建起能够促进劳动关系稳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适应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工会“五大”工作体系。

(一)构建起建功立业工作体系,激发了广大职工创造活力

劳动竞赛活动蓬勃开展。各级工会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为主题,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应对金融危机等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重点,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分层次组织职工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职工技能竞赛、“安康杯”竞赛、“节能减排金点子”等劳动竞赛活动和“共同约定行动”。五年来,全市共有300多万人次的职工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劳动竞赛活动,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270.57亿元,涌现出396名市级技术能手和技术状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大力加强职工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魅力佛山·时代栋梁”职工文化艺术节,庆祝建国60周年珠三角九市职工歌唱电视邀请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佛山工会工作十件大事评选,“职工与法同行、万众和谐共享”法制教育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市总工会被评为全国工会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结合基层工会实际,广泛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百家职工书屋创建活动。五年来全市工会累计开展各类职工文化教育活动3780场次,参与职工达655万人次。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阳光行动”,市总筹集培训资金200.5万元,各级工会组织共同参与,培训职工达10万人次。

新时代劳模精神发扬光大。探索完善培养、选树、表彰劳模新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倡导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了市劳动模范和市五一劳动奖章评选管理的相关规范文件,加强对劳模的管理和服务,认真做好劳模帮扶解困、荣誉津贴发放工作。五年来,我市先后有9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5个集体、12名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29名个人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共评选表彰了80名市劳动模范、200个市先进集体和15名市五一奖章获得者。

(二)构建起工会组织建设体系,增强了工会组织凝聚力

工会组织体制实现创新拓展。2005年开展了镇级工会改制工作,全市所有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地方工会组织领导体制的创新。加强镇(街道)、村(行业、工业园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建设,在村居换届中建立健全了638家村(社区)工联会,在第三产业(专业市场)集中区域建立行业(专业市场)工联会52家,覆盖企业8633家,覆盖职工7.7万人。全市形成了覆盖面较广、基本适应区域发展的工会组织新体系,为全面履行工会职能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工会组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主动适应经济多元发展和职工队伍结构发生的新变化,创新方式,分类指导重点加大了第三产业非公企业、工业园区、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的工会组建力度,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市基层工会涵盖法人单位达44164家,基层工会委员会达34746家,会员163.3万人,分别比5年前增长3.68倍、2.89倍和2.09倍。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工会组建率达95%。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工会组建工作先进单位。

基层工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抓好工作示范点建设。由市委、市府两办转发了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取得新进展。开展创建先进和合格“职工之家”建家活动和“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双爱双评”和“工会会员优惠”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职工之家”、“先进职工小家”。五年来,全市共有312个单位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职工之家,职工之家合格率达85%

(三)构建起工会维权工作体系,提高了维权维稳能力

率先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制定《佛山市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实施办法》,围绕“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处理”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了一支以各级工会主席、工会委员和工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在全市20051家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信息员制度,聘任劳动关系信息员22256人。建立了以市、区、镇三级帮扶中心为平台的信访窗口,开通“12351”工会维权热线电话,主动做好劳动争议的预测、预报、预防工作,协助各级党政部门化解和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累计接待来访、来信、来电等12980宗,涉及职工7.6万人次,结案率达96%

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大力推动基层工会与企业行政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积极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坚持抓好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的履约和作用发挥。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重点加强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分类指导,在全市39家企业开展了以劳动定额为核心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广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推动形成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关心企业的良好局面。全市共32080家企业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受益职工140万人;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创建活动的企业有1500多家,覆盖职工78万多人。

工会维权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总工会加强与劳动、安监、司法、民政、新闻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市劳动部门、安监部门共同制定《关于建立欠薪预警互动机制实施方案》和《进一步加强安全监察与群众监督互动机制的意见》,开创了工会与政府部门“互联、互补、互动”的工作新格局。各级工会结合实际,加强与职工维权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维权合力,提高工会维权社会化水平,有效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深化。全省率先建立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开展职工联合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不断提高非公企业职代会的建制率和企业民主管理水平。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五年来,全市共建立职代会制度22584家,覆盖职工106.6万人,国有、非公有制企业以多种形式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22868家,全市499个村居推广建立了区域性职代会制度,覆盖企业30466家。

(四)构建起工会帮扶工作体系,增强了困难保障能力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形成新品牌。市、区、镇(街道)三级总工会全部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按“三统一、四公开、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完成统一挂牌换牌、制度上墙、档案标准化工作。帮扶中心实施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工伤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救助、欠薪救助等八大帮扶项目。五年来,各级帮扶中心通过积极开展帮扶资金募捐活动等形式多方筹集帮扶资金6210万元,壮大了工会帮扶实力,受惠困难职工23.45万人,共使用帮扶资金5706万元。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障活动全面推广,全市参保职工累计达45.5万人,投保金额达4627.8万元,获得理赔1010人,发放理赔金2456.2万元,职工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市帮扶中心荣获全国工会帮扶中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职工安全保障新机制基本建立。与市劳动、安监、卫生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大力开展工伤探视帮扶工作切实维护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工伤探视帮扶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做到“逢伤必探、逢困必访、逢难必帮”,通过到医院、进企业、入家庭等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探视,并提供工伤预防、救治、认定、社保、法援等方面的系统帮扶。几年来各级工会共探视帮扶各类工伤职工和农民工8580人次,发放探视慰问金531.2万元。同时,着力完善基层工会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纵深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全市建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机构6.7万家,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企业6776家,职工193万人次,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落实。

为农民工办好事实事取得新成效。市总联合劳动、经贸、民政、公安等政府部门下发了加强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加大对农民工子女上学、法律援助、医疗救助等项目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活动。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为困难农民工子女助学3178名,发放助学金121.7万元。开办农民工就业培训班746批次,培训农民工32.7万人次。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中,全市各级工会迅速组织开展了各类温暖留守外来工活动,涉及外来务工人员149万人次,使用活动资金3796万元。共向地震灾区捐交特殊会费430万元,为1000多名受灾地区在佛山务工人员提供生活帮扶和精神关怀,使用帮扶资金40多万元。充分体现了佛山工人阶级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和奉献精神。

(五)构建起自身建设工作体系,提升了工会干部执行能力

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加强了队伍建设。主动争取市委组织部门支持,加强了村级工联会主席配备工作,开展了村工联会干部配备社会化职业化试点。加强了思想建设。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强化了工会干部的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实施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构建大培训工作格局,五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工会干部培训班725期,培训各级专兼职工会干部8.2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加强了作风建设,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进一步转变作风,建立健全联系基层制度,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市、区、镇三级工会干部共走访467家企业和4883名职工,加强了调查研究和理论政策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工会其他各项工作取得新发展。坚持依法有效地收好、用好、管好工会经费,工会工作物质基础不断加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大了对下级工会的审计力度,工会经审工作跃上了新台阶。健全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工会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女职工组织不断健全,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加强了教育工会工作,推动了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的和谐校园建设。工会宣传、信息、统计等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发挥了服务工会全局工作和服务基层的作用。工会对外交流领域更加广泛,与国际、港澳台和省、市城际间工会的交流不断扩大。

回顾五年来工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深深感到:佛山工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工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全市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总工会,向长期以来重视、关心和支持工会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广大工会工作者和职工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全市工会所作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工会工作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主动争取各级党政的重视支持,确保工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中找准工会工作的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团结引导职工的重要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切实代表好、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工作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佛山特点的工会工作新路子。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工会服务发展的思想理念、工作内容与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会维权能力和工作水平与职工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我们贯彻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佛山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承载着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责任和光荣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新形势,全面规划工会事业发展新目标,进一步明确工会自身改革新任务,着力推动佛山工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要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工运形势的新变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面对国际经济、政治、工运形势的新变化,我们要主动适应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的开放环境中工会工作的新特点,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更加坚定地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始终保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与和谐。

二要深刻认识佛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五年,是佛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的关键阶段。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佛山要加快推进“两转型一再造”和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打造广佛肇经济圈,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把佛山建设成为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主力军,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排头兵,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目标任务。面对佛山发展新目标,我们要主动适应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最广泛地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促进佛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要深刻认识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伴随着劳动关系市场化、契约化及其矛盾长期性、多发性发展态势,劳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定地位和法律责任更加明确。当前职工队伍呈现出构成分布、利益分配、思想观念、需求差异多元化的特点,这些变化既大大拓展了工会工作的内容和领域,也对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上述新变化,我们要全面把握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拓展表达职工利益诉求的新途径,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维护职工权益的新举措,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努力提高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今后五年,我市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紧紧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市委“两转型一再造”的要求,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为工作方针,扩大工会覆盖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团结和动员全市职工为推进佛山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开创富裕和谐佛山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全市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富裕和谐佛山,是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团结广大职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深化群众性立功竞赛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劳动热情。创新竞赛载体,完善竞赛机制,保持劳动竞赛活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推动多层次群众性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比赛,组织开展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示范性劳动竞赛活动。主动适应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化和建立广佛肇经济圈的新形势,探索跨区域竞赛活动新方式。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实现创建活动由点向面扩展,形成新时期劳动竞赛品牌。进一步健全劳模管理服务机制,大张旗鼓地宣传劳模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劳动光荣、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成为社会共识、时代新风。

深化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造就一支新型职工队伍。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职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激励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积极参与配合各级政府(行政),大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五年内,争取以农民工为重点培训职工50万人次。

深化职工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积极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努力建设适应时代、特色鲜明的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推动形成职工全面发展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共赢局面。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扩大“职工书屋”的覆盖面,力争五年内,在一线职工和农民工集中地建立500家“职工书屋”。加强职工法制教育,运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劳动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重视借助主流媒体,整合工会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力度,提高工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树立工会良好社会形象。

(二)进一步加强职工维权,大力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各级工会要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建立完善以协商、共决、调处为核心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保障职工在共建的基础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体面劳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健全劳动关系利益协调机制,维护职工经济权益推动建立人大执法检查、政府劳动监察和政协视察、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职工权益保护联动机制,继续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主动参与同职工利益密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促进《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有效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整体上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健全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为抓手,以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协商代表队伍为基础,重点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定额管理,到2014年集体协商建制率要达到80%。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选树一批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促进形成劳动关系持续改进、动态发展、全面和谐的局面。

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民主权利。扩大和加深职工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有序参与,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反映职工诉求、协调社会关系、参与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与监督制度,广泛建立区域性职代会,探索建立行业性职代会,提高职代会制度建设水平。进一步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深入探索非公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多种形式,认真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工会工作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加强劳资矛盾预防调处,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主动做好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与司法、劳动等部门调解机制的衔接互动工作。积极落实工会职工代言人制度,整合利用工会信访、劳动关系预警和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主席、职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职工利益诉求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反馈程序,实现职工利益诉求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社会化。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三)进一步致力改善民生,健全强化困难帮扶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职工帮扶体系,是工会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工会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出关注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民生问题。

积极协助配合党委政府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强与劳动保障、民政、教育、卫生等政府部门和公益慈善组织的协调沟通,为职工群众争取更多资源和手段,提高工会帮扶工作发展实力。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困难职工和非困难职工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积极做好应保尽保工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职工,要指导帮助落实子女入学、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等各项政府低保待遇;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低保或低保临界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应及时纳入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发放《困难职工证》,享受各类工会帮扶优惠。

全面加强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帮扶机构建设。提高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服务水平,尊重困难职工的人格尊严,照顾困难职工的个性需求,使困难职工物质上得到实惠,精神上得到满足。增强工作主动性,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确保工会帮扶工作做到阳光操作。加强对困难职工尤其是农民工情况的动态管理、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帮扶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镇级帮扶中心,实施倾斜政策,使全市帮扶网络不仅建起来,而且转起来、活起来。

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实现工会帮扶服务长效开展。积极推动帮扶工作平台的多元化延伸,为困难职工提供一站式、多样化服务。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重点开展生活救助、法律援助、金秋助学、阳光行动等主题帮扶活动。继续打造工伤探视帮扶品牌,尽心尽力帮助工伤职工,突出保障好工伤职工的法律和经济权益。继续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缓解职工群众的大病医疗难问题。拓展帮扶工作新领域新载体,大力实施家政服务工程,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心理援助计划。

(四)进一步巩固组织基础,切实推进规范化、社会化。组织建设是工会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各级工会要树立牢固的基础观,努力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继续创新组建形式,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形成工会组建工作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与市委组织部的相关联合发文精神,在市、区党政机构改革和镇(街道)总工会换届中加强完善机关工会、镇(街道)总工会组织建设,配强配齐工会干部。适应用人单位类型多、小型企业多、用工形式多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组建方式和方法,加快各类行业性工会组建步伐,大力推行“双措并举、二次覆盖”方式,重点突破小型分散企业、异地经营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流动施工企业的工会组建。全市各级工会要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密切了解本地新建企业投产情况,加大在职工中宣传建会的工作力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力争做到投产的同时同步建会,把包括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人员在内的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到2014年,全市应建工会的组建率要达到90%以上。

推进社会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大工作指导和服务力度,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推动镇(街道)和村(社区)中间环节工会工作上新水平,继续探索行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工会组织形式,在工作程序、活动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基层实际需要的社会化工作运行机制以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为原则,进一步理顺市属企业工会组织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区、镇(街道)、村(行业、工业园区)、企业五级工会组织体制,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工会组织体系。

推进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会活力。市、区总工会要进一步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镇(街道)总工会、村(社区)工联会的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建立健全量化考核体系,促进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工会工作的均衡发展。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建立企业工会主席选拔管理办法,在有条件的企业中探索工会主席直选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基层工会主席权益保障、工作考核和职工评价机制,强化企业工会地位和作用。加强各级工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培育基层工会典型,促进全市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会工作,把工会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五)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深化工会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是工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重要前提。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新要求,努力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为佛山工会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服务群众工作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工会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充分利用佛山工会大讲堂等各类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级工会干部参加理论培训、岗位培训和适应性培训。到2014年,对全市所有工会干部都要分级负责,普遍轮训一次以上。坚持不懈地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工作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全面提升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大工会干部选拔力度,积极探索工会干部向社会公开竞聘制度,培养一批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结构合理的工会干部队伍。

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提高依法治会水平。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会员评家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稳步推进工会工作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努力增强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意识。建立各区总工会和市直工委会就重点工作向市总常委会专题汇报机制。针对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类型的基层工会组织,调整工作方法,提高指导水平,切实提高组织效能和工作效率。

注重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国情、市情和会情,深化对工会发展道路、地位作用、基本职能、工作方针的认识,拓展工作思路,实行工会理论课题社会招标制度,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积极探索具有佛山特点的工会发展新路,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尊重和发扬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基层特色工作,提炼基层典型经验,积极促进交流推广,努力把佛山工会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组织。

搞好统筹兼顾,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会经费收缴和审计力度,认真贯彻新《工会会计制度》,开源节流,强化经费审查,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提高工会资产效率,为工会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切实加强工会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发挥好舆论导向的基础性作用。针对机关工作实际,更好地服务机关职工。加强教育工会工作,充分发挥服务教师、促进教育的作用。广泛深入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和建功立业工程,进一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坚持以面向市场需求和满足职工需要为导向,积极稳妥地推动工会事业单位改革,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工会系统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为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条件。着力提高宣传调研、信息统计等各项基础工作水平。加强工会阵地建设,促进工会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工会对外交流,主动适应新形势对工会工作的要求,拓展友好合作领域。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党的十七大绘就的宏伟蓝图,实现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和省总的领导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努力开拓全市工会事业新局面,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富裕和谐佛山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1997-2005 Fosh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det.365 版权所有 1997- 电子邮箱:fsic@foshan.gov.cn 粤ICP备05033682号
网站主办方:det.365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